宣武门简介宣武门位于北京城内,是北京四大城门之一。它由内外两道大门和两个城楼组成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建筑,宣武门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,也是众多著名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见证地。宣武门始建于明代,是明清两代北京城的重要城门之一。它的前身是元代的"西北大通门",后在明代永乐十四年(1416年)改称为"宣武门"。这个名称沿用至今,给人以宏大厚重的感受。宣武门一直是皇家出行的重要通道,也是北京城内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之一。宣武门的建筑格局十分宏伟。进入大门后,首先看到的是前朝的气势恢宏的城楼,楼高三层,雄伟挺拔,外观方正,气势凌人。城楼上有四角飞檐,顶端四角各有一尊金色的神兽铜像。城楼下有两个侧殿,造型优美。城楼之后是一个宽阔的城门前广场,广场上有一座精美的宣武门牌坊。这座牌坊分上下两层,上层是缓檐式的结构,下层是一个拱券结构,整体给人以庄重大气的感觉。宣武门的外城门正面镶嵌有清朝康熙皇帝的御制碑文。这座碑文高达7米,字迹苍劲有力,遒劲飘逸,非常珍贵。它不仅是宣武门历史价值的见证,也是清代皇家文化的杰出代表。宣武门的内部也十分气派。两道城门之间有一个宽敞的城门通道,四周立有许多雄伟的城墙。通道两侧设有一些仪仗房间,是明清时期皇帝出巡时用于休憩的场所。这些房间保存完好,令人向往。宣武门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建筑,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。在明清两代,宣武门一直是北京城的重要防御门户。它曾在多次战争中充当了主力防御的角色,为北京城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历史上,宣武门也是众多著名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地。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,清政府派兵从宣武门出发,与联军在天津苏留河一带展开激烈交战。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,革命军曾占领宣武门,与清军展开激烈交火。1949年10月1日,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,从宣武门北出,进入天安门城楼,向全国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。由此可见,宣武门在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上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如今的宣武门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。虽然它不再是军事防御的重点,但仍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。城楼顶部的金色神兽雕塑、内外城门之间的宏大广场、康